累计原油产量全国第一,走进大庆“25亿吨”背后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胜利油田 产量 累计原油产量全国第一,走进大庆“25亿吨”背后的故事

累计原油产量全国第一,走进大庆“25亿吨”背后的故事

2023-04-07 05:36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加强重要能源、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,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”。

3月26日上午,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,屏幕上的原油产量数据不断上升,触达25亿吨时,现场爆发掌声和欢呼。

截至当日,我国陆上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,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%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等作出了重大贡献,将能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。

小新有幸在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,让我们一起走进“25亿吨”背后的故事。

01

累计原油产量全国第一

国家能源安全“顶梁柱”名不虚传

在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西南6公里处,阳光映照下,松基三井熠熠生辉,“旗帜”造型的浮雕上镌刻着“大庆,从这里走来”,仿佛正诉说着大庆油田的光辉历程。

1959年9月26日,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——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大庆石油人仅用3年多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,建成开发面积146平方公里,原油年产量600万吨规模的生产基地,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1166.2万吨,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。

1976年,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跃上5000万吨。此时,对照世界同类油田开发,短则稳产3至5年,长则10至12年,大庆油田能稳产多久?

时间从来不语,却回答了所有问题。5000万吨以上连续高产稳产27年、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12年,在猜测质疑前,大庆油田一次次实现新的突破。

近些年,大庆油田持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,始终践行着端牢端稳能源饭碗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。

1205钻井队夜间施工现场

在采油老区,采油一厂牵头集结了144支施工队伍,仅用16个月就完成了1731口井的“钻建投治”工作;在油田外围,采油八厂葡萄花油层主体区块逆势上扬,让老井自然递减率硬下降5.91%;在四川盆地,大庆石油人不断突破认识禁区,由“立体勘探寻求发现”转至“专层勘探落实储量”,取得一系列勘探新突破。

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一区钻井现场

2022年,大庆油田生产原油3003万吨,实现8年连续硬稳定;天然气55.4亿立方米,实现12年连续增长,将油气产量当量始终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,充分发挥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“顶梁柱”作用。

02

万余项科技成果鼎力支撑

采收率技术领先稳站世界“C位”

“中国人根本开发不了这样复杂的大油田。”石油大会战初期,外国专家的这句话刺痛了所有石油工作者们的心。

大庆石油人办“地宫”、开“两级三结合”技术座谈会、开展十大试验、组织14项技术攻关,为原油上产提供了重要保证。

我国石油开采专业首位工程院院士王德民,23岁来到大庆,一生都在和石油“过招较劲”。他推导出中国第一套、世界第三套不稳定试井测压公式,被命名为“松辽法”,精度比当时国际通行的测压法“赫诺法”提高两倍。

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和团队利用10年时间,发明了“六分四清”分层开采调整控制技术和“层系细分开发调整”技术,支撑大庆油田实现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。

大庆油田企业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,带着团队历经5600多次试验,将三次采油技术发展到极致。

在大庆油田,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百米赛跑提高0.1秒那么难。而三次采油技术,可在传统水驱技术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4至20个百分点。

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始终领跑国际前沿,三次采油年产量连续21年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

截至2023年3月,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已连续21年产量超千万吨,累计生产原油3亿吨,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。大庆油田还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,承担提高采收率分委会主席和秘书处工作,将牵头编制全球范围内的提高采收率国际标准规划,推动我国特色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。

固井司机刚刚在1205钻井队井场完成固井液运送

如今,大庆油田的开采对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,以前是在“海绵”里采油,现在要在仅有头发丝直径1/500那么小的孔隙中找油,难度和挑战前所未有。

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松辽勘探研究室主任张金友和他的团队,扛起了向非常规油气进军的重任。历经近万米岩心的精心描绘,上万块次岩心样品实验室微观研究,5000多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解释,他们心里的念头只有一个:让非常规油气资源新类型成为大庆油田接续发展的可靠来源,用科技自立自强端牢中国人的能源饭碗。

大庆油田不断探索创新科研管理模式,激活科技创新“动力源”,为企业发展注入“源头活水”

64年来,大庆油田已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1000余项,依托科技创新,大庆油田一次次挑战极限,一次次勇闯世界难关,并创造了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这令人瞩目的奇迹。

03

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

敢打硬仗、顽强拼搏、勇创一流的铁人式队伍攻坚克难

大庆油田,是始终高唱“我为祖国献石油”的热土,也是英雄辈出的沃土。

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,更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。大庆油田因精神而站立、靠精神而恒久。

铁人队伍

钢铁1205钻井队队长张晶与队员们带着新接手的7000米自动化钻机,挺进了非常规油气开发试验区,探索形成了大庆油田非常规油气开发高效钻井模板。

截至2023年3月22日,“三老四严”发源地——中四采油队已安全生产23032天。60多年保持干部无违纪、员工无违规、安全无事故、荣誉无水分,中四采油队始终把“严”“实”印刻在骨子里。

既有以“三代铁人”王进喜、王启民、李新民为代表的老一辈学习楷模,也有以钢铁1205钻井队队长张晶、“大国工匠”刘丽为代表的新时代新英模群体,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,已经印刻在石油工人的基因里,流淌在血脉中,成为大庆石油人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、实现老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。

04

高质量发展空间持续拓展

构建稳油增气、内外并举、多能互补、绿色发展新格局

初春的大庆油田,湖面的波浪、欢腾的水鸟、繁忙的抽油机与头顶的蓝天白云,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图画。“64岁”的老油田从输送“黑金”到提供“绿能”,正探索着一条符合油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为走好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累经验、提供样板。

大庆油田碳中和生态园全貌

从“一油独大”向“多能互补”转变。大庆油田大力实施“清洁替代、战略接替、绿色转型”三步走总体部署,全链条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,初步构建了“油+气+新能源”的业务布局。

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现场

从“传统管理方式”向国际“油公司”模式转变。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“油公司”模式,走市场化道路,企业经营活力被进一步激发。

从“偏安一隅”向“内外并举”转变。以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外闯市场将士们“把井打到国外去”,以特色开发技术为引领,拓展海外高端市场,让大庆品牌愈加响亮。

从“人拉肩扛”向“数智化”转变。“数字油田”已初具规模,建立云数据“两地三中心”,油田生产管理逐步走向“云端”。

从春天出发,向百年进军。广袤的大庆油田,正处处激越着创业的豪情,奏响着奋斗的足音。

这25亿吨石油能做什么?

小新用一张图带你了解

一组亮眼的数据,是大庆油田64年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端牢能源饭碗的真实写照

25亿吨

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,占我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%,曾连续44年占全国产量“半壁江山”。

3万多亿元

大庆油田累计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3万多亿元,连续9年位居全国属地纳税百强企业之首,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。

采收率突破54.8%

大庆油田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4.8%,陆相油田开发水平世界领先。

5000万吨高产稳产27年

大庆油田从1976年到2002年,连续27年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。

4000万吨以上油气产量当量连续20年

2022年,大庆油田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连续20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。其中原油产量在实现连续12年4000万吨稳产基础上,又连续8年保持3000万吨硬稳产,充分发挥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“顶梁柱”作用。

55亿立方米天然气

大庆油田2022年生产天然气55亿立方米,创10年来最大增幅,实现了连续12年稳定增长。

近3亿吨

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累计生产原油近3亿吨,连续21年产量超千万吨,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。三次采油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开发技术,有力推动了世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。

钻机轰鸣井架立,原野无垠铁臂摇。旷野上日夜不休的磕头机犹如大庆油田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脚步,永不停歇。

延伸阅读

为有效提升石油、天然气自给保障能力,我国持续推动陆上油气稳产增产,加速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向深水迈进,大力开发非常规油气,2022年,我国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,油气增储上产迈上新台阶。

3月26日上午,大庆油田宣布,累计生产原油总量突破25亿吨,超过了我国同期原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,如果将这些原油装进容量60吨的油罐车,连起来的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15圈。

和大庆一样的同类型油田,开采周期一般在15年,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至今已经64年了,目前原油年产量依然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,背后是持续不断的核心关键技术创新,形成了领先世界的油田开发技术。

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,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,如何兜住重要能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,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,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,亲自指导推动能源革命,强调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”,为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近年来,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连续取得重大突破,在新疆、四川、渤海海域等地区共发现18个大型油气田。

在塔里木盆地,发现了万亿立方米级的博孜—大北气田,顺北油田钻出9300米深地一号定向井,刷新亚洲陆上最深钻井纪录,登顶地下珠穆朗玛峰。

在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,风险勘探井接连获得重大突破,发现了储量十亿吨级玛湖和庆城大油田,预计每年产量可供700万辆汽车行驶。

在海上,1500米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全面推进,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“深海一号”大气田投产,标志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“超深水时代”。

2022年,我国原油产量创历史新高,达到2.05亿吨,天然气产量超2200亿立方米,在油气储量全球排名第十的情况下,油气产量分别达到世界第六位、第四位,自给保障率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,进一步筑牢我国能源安全底线。

目前,我国正在加快围绕“深海、深层、非常规资源”和“提高油气采收率”上开展科技创新,引领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涪陵页岩气田已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,长宁—威远和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。大庆古龙、胜利济阳、新疆吉木萨尔三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开创了页岩油“十亿吨储量、三百万吨产量”良好开局。

据预计,到2025年,我国原油年产量将稳定在2亿吨水平,天然气产量持续快速上产。满足我国油气核心需求,夯实油气安全底线,进一步增强油气自给能力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。

原标题:《为祖国献石油25亿吨!功臣大庆,创业再出发!》

阅读原文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